11月20日,首届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武汉开幕。以数字化赋能各行各业,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正成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和重要方向。数字赋能城市发展,构建新型智慧城市新格局,实现城市高效能治理,是当前国内各大城市乃至世界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数字赋能城市高效能治理
强化数字赋能,是新时代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产业形态、市场业态、社会面貌的全方位变化,使城市的治理环境、治理手段、治理对象也随之发生改变。特别是在城市发展系统性风险日益增多的形势下,传统的治理手段已不能有效应对风险突袭和快速演变。强化数字赋能,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重要支撑和现实需要。在疫情防控中,科技战疫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武汉战疫”微信小程序及健康码的应用,为精准知悉市民的健康状态、实现精准防控,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
强化数字赋能,是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宜居、高效能治理的宜居、宜业、安全城市。强化数字赋能,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打造城市“超级大脑”,健全城市数据资源汇聚和共享机制,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府运行“一网协同”,民生服务“一码互联”,城市治理“一网统管”,社会诉求“一键回应”,企业服务“一站直通”,建设统一的物联感知体系,通过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将全面重塑城市智慧治理新格局,塑造城市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坚持系统理念构建智慧城市新格局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实现政府数据整合,一方面,要打造城市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政务云中心,实现城市一体化的大数据中心统筹;另一方面,要建设城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实现跨领域、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的平台整合。政府数据和平台的统筹与整合,涉及整合的规范和标准,涉及一系列制度体系的建立。由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探索推进阶段,对于大数据的应用本身还未建立起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势必导致智慧城市建设进程面临一些瓶颈性制约。主要表现为:政府数据整合顶层设计不够,部门整体联动不强,各职能部门基于自身的行政需要,各自为政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形成数据壁垒,影响政府数据整合的整体推进;业务系统对接不深,平台建设整合不够,政府网站各自为政的状况还比较普遍,不少省市区垂管系统还未实现深度对接,城市智慧治理与现实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基础数据库建设还缺乏相应的标准规范和评估体系,数据治理机制有待健全完善,数据采集随意性较大,数据质量不高,政务数据信息在覆盖度、精细化、标准化程度等方面还有待提升。
构建新型智慧城市新格局,要坚持系统理念,强化统筹,推进共建共享。坚持统筹集约,建设云网基础设施、城市大脑等统一支撑体系,推进数据资源深度整合与开发利用。以城市大脑为依托,升级改造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形成新型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实现开放数据的集中化、统一化、标准化管理,推出更多高质量、高需求的优质数据库和数据集。制定数据开放标准,完善数据开放授权协议,探索完善数据分类分级持续开放机制。通过构建统一的政府数据门户网站,公众和企业可以便捷地查找各类数据信息,政府也可以透过数据整合大大提升行政效率。
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和安全底线
智慧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加强价值塑造。基础数据的采集、基础数据库建设,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诸多法律议题。系统化、逻辑化的数据收集与整合,应着眼于城市治理、社会善治的需要,服务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建设,坚持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解决企业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宗旨。建立数据开放管理机制,有序开放可供社会利用的各类数据集,优先开放与公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高价值数据。
智慧城市建设要完善制度,实现安全可控。大数据技术是把“双刃剑”,在社会治理中的广泛应用需要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保障,避免产生数据泄露、公共安全风险、社会风险、隐私侵犯等不良后果。要做到制度先行,确保数据整合使用安全可控。坚持完善制度规范体系,强化网络安全措施落实,保障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安全。完善数据共享开放管理办法,统筹管理全市的政务和公共数据,明确数据权责和管理边界,规范数据的共享、开放、开发和应用流程,建立政务数据质量长效评估机制。通过完善相关制度,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作者单位: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