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传承好长江千年文脉

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这既是对长江文化的定位,也是继承与发展长江文化的总纲领,更是长江经济带城乡建设的指南。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与黄河一道,共同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考古证实,长江流域的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绵延了七千年,其影响的地域约为180万平方公里,在这广博的疆土上,青藏、云贵、巴蜀、荆楚、赣皖、吴越和沪上如彩虹的七色一样共同构成长江文化瑰丽的主干。无论是有形的物质文化还是无形的精神文化,它们均沉淀于人们所生活的城镇和乡村,保护好历史城镇和乡村,就是在保护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生器和储存器。

过去三十多年里,长江流域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人文发展和自然生态承载力,长江流域丰厚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强有力的保护,区域城乡发展普遍缺乏人文与地方特色,文化保护与复兴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深层问题。深入贯彻落实“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是推动城乡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

承继长江的千年文脉,将历史文化作为地区城乡规划中的重要依据和活力源泉。国土空间规划中要切实保护好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等文化遗产,将真实的历史信息传承给后代,讲好长江故事,让传统文化更好发挥化育人心、涵养情操的功能。文化保护和传承不仅体现在精神及社会教化层面,对于地域品牌的塑造也具有重要意义。历史文化的感召力更能够孵化出具有创造力的群体和创新性的产业。历史街区混合丰富的功能业态更容易激发创新和城市活力。我们要立足新时代,弘扬中国传统,借鉴历史,创新未来。发掘中国传统城乡建设思想中穿越时空的学术价值,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机融入当代城乡规划理论。重视遗产的活化和利用,在传承中有创新,避免把造假仿古当做传承文化的方式。既重视古代的遗产,还要关注和重视当代的创造,在传承优秀长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文化空间。

尊重长江的山水环境,将山水文化作为城乡发展中的生态保护原则和环境规划依据。长江流域城镇和乡村所倚赖的自然环境丰富多样,从源头开始,上游、中游、下游到入海口,无论自然环境有着多么大的差异,均毫无例外地“依山傍水”,其传承千年的山水宜居理念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在长江流域,因山地而延伸出来的山地城镇、山地聚落、山地建筑等就是城乡建设文化的重要组成。传统山地民居为了适应多变的地形用尽各种机巧,如依山居止、穿斗架屋、循龙走蔓、蓄林补形等,如今这些饱含着生态智慧的规划理念在当代城乡建设中依然具有极高的价值。长江流域城镇乡村多伴水而生,从巴蜀、荆楚再到吴越,其城乡格局和建筑形态无不和水相关,如引风汲水、围屋成井、临河筑居、悬木架桥等住居传统,无不是人类生存智慧和建造经验的凝结。整个长江流域贯穿的人居理念就是尊重自然、妙用自然,化俗为巧,在与天地和谐的基础上创造人与人、人与物的和谐,这种理念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宜居原则高度契合。总结我国古代城乡建设规划中的优秀传统,传承我国古代城市重视山水环境和文化空间的营造思想,挖掘和展示历史文化要素,丰富文化空间,创造宜居的魅力空间环境。

以人民需求为中心,用“绣花”功夫修复历史文化街区。在历史街区的保护和修复中,绣花功夫体现的就是细致、准确和落实,将文化价值发掘、历史文脉保育作为重要指标,将城市发展的目标由“物”向“人”转移。相对于“全面改造”而言,“微改造”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保障城市和人的安全,同时充分挖掘老城区潜在资源和优势,保护和修缮文物古迹、工业遗产,对历史建筑予以活化利用,延续历史文脉,保存城市记忆。采用“针灸”式更新策略,以老百姓的需求为出发点,针对历史文化建筑遗产、公共空间等关键穴位,细致准确地进行修缮和保护。通过“补丁”式更新,完善历史街区的肌理、改善基础设施、修补所缺失的功能。以微单元的改造示范而形成的一种动态、可持续的循环更新。相对于大规模拆除重建的改造方式而言,微循环更新策略有利于城市格局、肌理的保护与历史文化积淀。

以人民为中心,在城乡建设中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和山水格局,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我们不仅要守护一江碧水,还要在我们的家园中讲好长江故事、铸造长江精神,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绚丽长卷。

(作者系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副教授、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