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临空港大道一路往西
宽阔平坦的马路两侧
是一个接一个的产业园
玻璃外墙折射出朝阳的暖光
迪马产业园、中金数据
数字认证、京东方、康宁
沿大道依次排开
一批网络安全翘楚企业
迎光而立
智能制造产业
上下游聚集于此
这条孕育于“五支沟”的大道,从一片荒芜到产业遍地,每天都在为东西湖这片区域提供着上亿元产值。
湖北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室内,技术人员正对几十公里外一处无人驾驶试验基地内的汽车进行网络模拟试验,以验证最新的车载防火墙性能。这款历时两年、前后超过200位技术人员参与研发的软件装置,目前已经应用到比亚迪、广汽等汽车上,如今仍在不断迭代升级。
天融信科技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落户东西湖国家网安基地后,湖北天融信成为北京之外的第二总部。
看重国家网安基地优势资源,网安行业50强中,过半落户基地。截至目前,网安基地已签约项目83个,注册企业200余家,协议投资额1625亿元,形成“硬件安全—应用安全—通信安全—数据安全”的完整的网络安全产业链,包括中国网络安全防火墙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天融信、国内网络安全领军企业奇安信、第一家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信息安全企业绿盟、国产核心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中科曙光等。
此外,360等行业龙头企业纷至沓来,远望等“小而美”企业陆续入驻,以电子五所、算力中心为代表的“国家队”主体发挥国企担当,跟踪洽谈重点项目不断攀升。
距离湖北天融信仅5分钟车程的中金数谷武汉大数据中心,是国家网安基地内最早投入运营的企业之一,此前已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典型案例,也是武汉市唯一入选案例。
目前,国家网安基地已入选工信部“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项目”,以及“2022年湖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正谋划建设软件园,争创“中国软件名园”。
三面环绕的巨大屏幕几乎连成一片,让人感觉仿佛置身科幻大片,未来感扑面而来。天花板上,还悬挂着数个电视大小的屏幕,战队排名、演练信息在大屏幕上一览无余。这里是位于国家网安学院的网络靶场实验室。
现场老师介绍,靶场实验室的实体座位只有300余个,但在线上虚拟环境中,可容纳1000多个网络用户接入,同时进行演练。这样的网络靶场,是用真实流量来模拟网络对抗,给学生沉浸式的体验。
这样的训练在网安学院已很常见。正式开学第三个年头,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交出“成绩单”,也是网安基地交出的网安学科建设答卷:每年为社会输送高端网安人才上千名。
“网络安全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对抗。”国内致力于安全运营技术的网络安全供应商,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如是说。
国家网安基地成立以来,率先布局人才培养工作,依托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建立起专业化的网络安全学科教育体系;依托培训中心及培训企业建立起技术人才培育体系,人才培养紧扣业界前沿、紧扣企业需求。
2020年9月,网安学院正式开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入驻办学,锚定建设世界一流网络安全人才目标。两所高校均采用小班制个性化教学模式,引进一流师资的同时也引进一流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华中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学院在全国首创分级通关人才培养模式,与相关企业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制、实践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在网安基地,两所高校不断加强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着力建成体系化、厚基础、强实践的特色课程体系,加快组建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的高水平教学团队。网安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3年发展,在校学生已从学院入驻之初的1200人增至2300余人,授课教授博导约50人。
在人才培训方面,网安基地紧扣企业需求开展多层次多样化人才培养工作。2021年3月网安基地培训中心正式启用,“网络安全万人培训资助计划”随之启动,承接中央及国家部委网络安全培训班20期。其中,中央网信办培训班6期、国资委央企专项培训班8期。奇安信、启迪网安、开源网安、天融信等12家培训机构入驻开展培训,推动“产学研用”共融互通。
学科培养与人才培训相结合,网安基地正着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化人才培养基地。已挂牌成立“湖北省商用密码人才培训基地”“麒麟软件学院培训基地”“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教学实践基地”等。
国家网安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网安基地正在全力建设国家级网络安全职业教育中心,打造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人社体系网络安全考试认证中心。
网络安全也是民生安全,在日益“网络化”“数据化”的今天,网络安全研究要真正从民生实际出发。
物联网发展至今,许多民生细分领域已经纳入物联网的服务体系,安全问题成为产业物联网是否能长期稳定发展的制约因素,若不具备完善的安全能力,数据窃取、恶意数据篡改、信息泄露、联网失效等相关问题将会严重危害社会及人身安全,造成极大财产损失。
“我们观察到物联网智慧燃气表已经在生活中投入应用,相应数据也因此进入了网络空间。如何把这些数据分门别类、对号入座,并且在数据‘文件’外装上‘锁’,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涂航及其团队以“密码安全”为核心,将“密码算法+国密芯片+软硬协同”相关研究应用到了物联网领域,率先提出从燃气智能终端到燃气业务应用端完整的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
这种“三合一”方案具有技术先进性、行业代表性、应用标杆性等特点,未来可以广泛应用于水、气、电、热等公用市政管理领域及交通、安防、医疗、城市管理等领域。
自2020年9月国家网安学院开学以来,国家网安基地支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两所入驻高校不断开展各项研究。其中,合作开展科研项目340余项,校企合作100余项。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那么高校赋能就是这个引擎的‘引线’。”华中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徐鹏认为,高校是人才荟萃之地,也是创新创造之源,在不断搭建科研创新平台、不断突破行业阻碍、搭建“产学研”桥梁方面,高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据了解,武大网安学院联合企业,围绕安全芯片、区块链、云计算中的“卡脖子”问题,开展国产密码算法安全芯片研究,实现了从芯片设计、安全操作系统、协议栈,到第三方开发框架的研发生态的全面自主可信,填补了国内空白。
华科网安学院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开放式数控系统安全可信技术”,在更高层面上推动自主安全可控的数控系统的信息安全行业生态建设。同时,“软件安全智能检测与防护关键技术”也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技术应用于多家企业,创造逾30亿元经济效益。
打造“产学研”三位一体产业谷:企业落户、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换三者在同一基地完成“闭环”结构,突破时间、空间等客观因素,让高校为网安基地提供无可复制的知识生态,让网安基地产业链上下游和跨产业的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同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及政府之间形成能够相互促进创业创新的协同机制。
层级化网络安全态势指挥体系:为应对大规模、高强度、持续性网络安全威胁,需要调动大量网络安全资源,引进大量网安企业,布局三级企业类型,应对“低中高”三级指挥架构,由点到面、由浅到深,序列指挥,扎紧网络安全防护网。
体系化框架开展规划建设运行:将网络安全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深度融合,面对国家大型网络安全体系建设,首次全局性、系统性采用内生安全框架开展规划建设运行,建设以“实战化运行”为目的,建设者与运行者无缝转换。
自主研发新一代网络安全产品体系:研发自主、安全、可控的网络安全产品体系,包括高位(态势感知、研判、威胁情报)、中位(安全管理、监控、运营支撑)、低位(终端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身份安全、数据安全、业务安全等)。形成三位一体、互为支撑的安全产品体系。
全天候、全方位、全周期开展精准服务:构建“临空港经开区工委(东西湖区委)——中部数谷产业集聚区综合党委——园区内各类党组织”的组织体系,整合政府、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力量,打造集成果展示、党性锻炼、政务服务、文体休闲、心理解压、职业培训于一体的网安基地党员职工服务中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