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又到了蟹黄肥美的季节,位于东西湖区东山街的武汉市蟹友善虾蟹养殖专业合作社,近300亩螃蟹大批量上市,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合作社成功注册了“蟹友善”商标,螃蟹的养殖销售走上了品牌化发展道路。
90后专研螃蟹 12年实现300亩养殖面积
10月15日上午9点,在武汉市蟹友善虾蟹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梁佳文驾驶着小船,将一网网螃蟹从池塘中捞起,今天将有700斤螃蟹送到白沙洲大市场,随后运输到浙江销售。
“喂,您好,订购螃蟹吗?好的,明天给您发货。”在起网的过程中,梁佳文电话还在不停响起,订单一笔又一笔,他告诉记者,眼下正是螃蟹最为肥美的时候,懂行的老顾客,都是看见西北风一起,就打来电话了。
在起网的过程中,梁佳文电话不停响起,订单一笔又一笔
记者看见,池塘中捞起的螃蟹已有一个手掌大小,挥舞着爪子,十分有劲,并且螃蟹体型较厚,肚子圆滚滚,上盖和下盖之间距离也比较大,看起来肉多且肥美。据介绍,目前合作社的母螃蟹已达到3两规格,公蟹则到了4两规格。
“挑选的时候,可以拉开这里,透过阳光来判断膏黄是否肥美。”梁佳文介绍,挑选母蟹的时候,还可以捏一下蟹腿,如果比较硬,说明母蟹强壮,蟹黄多,反之则说明螃蟹比较空,蟹黄少。
“我养螃蟹可有12年时间了,挑选螃蟹,听我的准没错。”2011年,20岁的梁佳文退伍后,选择跟着亲戚学习螃蟹养殖,第二年学好技术后,便在蔡甸承包了112亩地进行螃蟹养殖。
由于思想活络,肯学新技术,此后8年时间里,梁佳文的螃蟹越养越好,逐渐在当地做出口碑,销量和效益逐年递增。2019年,梁佳文迁至东西湖区东山街,将养殖规模扩大至300亩。
梁佳文向记者展示螃蟹
“一是看中了东西湖的水土资源优势,二是这边道路、水电等配套比较好。”迁至东西湖后,梁佳文联合周边农户,成立了武汉市蟹友善虾蟹养殖专业合作社,探索虾蟹养殖新模式。
在池塘中,合作社套养有龙虾,进行虾蟹混养、稻虾共养等模式探索,通过生态养殖的方式,提高螃蟹品质,增加池塘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打造品牌 东西湖螃蟹成功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批
坐上梁佳文的船只,记者参观了养殖基地,秋风吹起,池塘上泛起阵阵涟漪,水体清澈,可见塘底水草摇曳。据介绍,水草在养殖螃蟹中必不可少,不但可以净化水体,还可以为螃蟹提供适宜居住的环境。
与一般养殖户多用轮叶黑澡养殖螃蟹不同,梁佳文选用了扁担草进行养殖,这种水草虽然护理的时间、人力成本更高,但因为草体密度更大,阳光透光性更好,更利于螃蟹生长。
在池塘边,还有一口大锅,正在炖煮玉米,散发阵阵香气,这是为螃蟹精心准备的午餐,除了用出厂价在每吨6000元以上的高品质饲料外,梁佳文还会给螃蟹喂食玉米、沙丁鱼、田螺等食物,给予螃蟹充分的营养补充。
“养殖就要舍得投入,产品好了,才有发言权。”目前,合作社每亩饲料投入约为6000元,并自建了冰库,用于给螃蟹存放各类饵料,确保其在任何季节都能吃到鲜美的沙丁鱼。
螃蟹体型较厚,肚子圆滚滚,上盖和下盖之间距离也比较大,看起来肉多且肥美
随着市场竞争逐渐加剧,梁佳文感觉到了品牌对于农产品提升附加值的重要性,去年下半年,在区市场监管局的帮助下,梁佳文申请“蟹友善”商标的注册,并在近期成功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批。
“有了自己的品牌,感觉更有干劲了。”梁佳文介绍,合作社长期客户已有500多人,通过口碑相传,销量逐年递增,螃蟹打包后,通过冷链物流可发往全国各地,单日最高峰销售额逾万元,目前合作社正在制作印有“蟹友善”商标的包装盒,更多本地螃蟹将带着东西湖品牌的标志,送到消费者身边。
近年来,东西湖区深入实施品牌建设工程,着力打造品牌农业体系,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擦亮农产品地理标志“金字招牌”,三年新增绿色食品获证产品16个,构建了以“金银湖”区域公用品牌为统领、东西湖优质农产品为支撑、“金银湖”品牌+街道地域品牌+企业品牌为架构的品牌培育体系。
同时,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各涉农街道持续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下基层活动,深入田间地头,普及知识产权相关政策和知识,提升农户商标品牌意识,开展商标同步注册的指导服务,帮助农户及涉农企业进行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授权使用申请,培育出了“杜公湖”“红星忆桃”“辛汉葡萄”“君宜泡菜”等一批农产品品牌,东西湖葡萄和柏泉绿茶地理标志参加湖北地理标志大会暨品牌培育创新大赛,荣获优秀奖。
报道支持 - 区农业农村局、东山街道办事处、区市场监管局
文 - 王露
图、视频 - 但峰
通讯员 - 王宇鹏 蔡明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