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形象标识和宣传语及相关建设指引”新闻发布会。
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长江日报记者陈亮 摄
01《武汉市托育服务促进条例(草案)》进入立法程序
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文胜披露,全国首个以地方立法形式规范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工作、呵护社会“最柔软群体”的创新之举——《武汉市托育服务促进条例(草案)》已进入立法程序。
2023年,全市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中小学89所,新增学位6.5万个;全市托位总数达到4.77万个;市儿童医院光谷院区等项目开工建设,武汉动物园完成改造开园,有60余个小区增设了儿童游乐设施,100余个小区对儿童空间进行了优化。
全市80家二级以上医院及分院区儿科、发热门诊“应开尽开”,普遍提供延时门诊和夜间门诊服务;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8.8%,实现连续七年提升;持续开展0-14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91%以上。
武汉市高度重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2024年全市社会民生实事中直接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相关的工作共14项,占全部52项民生实事的27%。
目前,我市已经出台了《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空间规划技术导则(试行)》以及儿童友好图书馆、儿童友好社区等建设指引。儿童友好学校、儿童友好公园、儿童友好医院等建设指引也即将陆续出台,为创建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夯实基础。
2024年,我市将制定小黄鹤观察团章程制度,组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智库,完善监测评估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组织建设一批儿童友好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全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挂牌一批儿童友好社区、学校、公园等儿童友好设施;举办全市“知识工程”少儿读书系列活动等品牌社教活动,开展“公园大课堂”300场以上、儿童类演出100场以上。
02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形象标识和宣传语发布
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形象标识和宣传语。
2023年5月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市妇儿工委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形象标识和宣传语,共收到500余条来自广大儿童、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创意投稿。
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形象标识。
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形象标识由“武汉”的全拼创意构成,采用黄色、蓝色、红色和绿色,形象化地融入儿童友好的元素。其中:首个拼音“W”代表着友善、欢乐和温暖。拼音“H”形象化成人弯腰呵护小孩,同时,体现儿童视角。另外三个拼音“u”“a”“n”将长江江豚融入其中,体现武汉的山水人文特色,代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该设计巧妙地将彩色拼音与武汉元素融合一体,创意独特,寓意深刻,是我市儿童友好城市的视觉名片,易于识别和推广。
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宣传语为“友好武汉,‘童’样精彩”。宣传语主题突出,用词精练,朗朗上口,准确、鲜明、生动地概括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的独特魅力和美好未来。
2023年,武汉市入选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加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宣传,推动形象标识和宣传语在儿童友好公园、学校、医院、社区等示范展示,促进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
03我市将新建一批儿童友好公园
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总工程师郑忠明介绍,2024年我市计划新建江汉区鲸奇儿童友好口袋公园等一批儿童友好公园。对解放公园、古田公园等具备条件的公园进行适儿化改造。
据介绍,近年来我市儿童友好公园建设成效初显。已建成梧桐雨公园、毛坦公园、汉广海棠公园、奇趣蛋壳公园及岱山游园等儿童友好公园。在经历闭园改造后,全新的武汉动物园也充分展现儿童友好的理念,成为儿童们了解动物生活习性、学习动物保护知识的科普研学基地。
以全市公园为阵地,2023年面向全市青少年儿童开展330余场公园大课堂,线下吸引1万人次参与活动。公园成了培养青少年儿童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科学素养与探索精神的天然课堂。
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府河沿岸的梧桐雨公园。 记者李永刚 摄(资料图)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推进儿童友好公园建设,制定《武汉市儿童友好公园建设指引》,内容包括儿童友好公园规划、设计、建设及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持续推进儿童友好公园软硬件建设,不断完善儿童友好服务设施,为儿童提供更多安全、舒适的活动空间;继续以“在公园遇见美好”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园大课堂300场,让儿童在户外活动中接受教育,增强综合素质。
04《武汉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引》发布
新闻发布会上,还发布了由市妇儿工委办公室编制的《武汉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引》(以下简称《建设指引》)。
《建设指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空间营造友好”“服务体系友好”“文化建设友好”“儿童参与友好”“制度保障友好”“组织实施”7个章节,明确了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建设内容和实施路径。
在空间营造友好方面,《建设指引》提出建设专门化的儿童游憩空间、适儿化的街道慢行空间、多元化的公共服务空间等。建议合理安排居住小区内部零散分布的小规模绿地、开敞空间,增设适合多年龄段儿童的社区活动场所;鼓励有条件的社区新建社区儿童综合活动室、图书角、手工室、科普园地或其他小型儿童体验类专项活动空间。
在服务体系友好方面,《建设指引》提出了优化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完善社区儿童文体服务、开展家庭支持服务、拓展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强化社区儿童保护性服务等。
在文化建设友好方面,《建设指引》提出了优化儿童社交网络,广泛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弘扬宣传活动,开展红色故事分享会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在儿童参与友好方面,《建设指引》提出了培育儿童参与能力、鼓励儿童参与社区治理等。同时,将具体建设内容梳理为“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引表”,提出基础性、发展性与建议性三个层级的指引要素,帮助社区明晰建设重点。
今年,“创建15个儿童友好示范社区”已被列为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下一步,市妇儿工委办将充分考虑各社区基础条件,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精准掌握儿童需求,联合相关部门深化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示范先行,分批推进,逐步实现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全覆盖。
(来源 长江日报)
请输入验证码